媒体资讯
Contact us

无弦吉他里的五段人生:他们用它治愈、创作、陪伴

乐器最动人的力量,从不是发出多完美的声音,而是成为某段人生的注脚。HIGHLIVE无弦吉他上市一年间,我们采访了五位不同年龄、职业的用户——他们中有退休后重拾音乐梦的教师,有在出租屋写歌的独立音乐人,有带娃时想培养孩子乐感的宝妈,也有用音乐疗愈焦虑的程序员……无弦吉他对他们而言,不仅是乐器,更是一把打开“另一种人生”的钥匙。


一、“60岁,我终于敢说自己‘会弹吉他’了”

62岁的林老师是杭州某小学的退休语文老师。采访那天,她坐在阳台的藤椅上,怀里抱着HIGHLIVE无弦吉他,琴身泛着暖木色的光泽。“以前总羡慕邻居家的老头弹吉他,可我这手指僵得按不动弦,试了三次都放弃了。”林老师说,去年孙女送她这把无弦吉他时,她起初觉得“智商税”——“没琴弦怎么弹?”

改变发生在第一次“虚按”面板。林老师记得那天下午,她轻轻用指腹触碰琴箱中央,熟悉的《茉莉花》旋律竟流淌出来。“不用记和弦,不用怕疼,就像用手在琴上‘画’旋律。”她笑着说,现在她每天早晨在小区花园弹半小时,老邻居们围过来听,有人开玩笑:“林老师,您这是要开个人音乐会?”

更意外的是,无弦吉他成了她和孙女的“秘密语言”。“孙女教我用APP编曲,我把以前的诗词改成歌词,她帮我调节奏。”林老师翻开手机相册,里面存着祖孙俩合作的作品《桂雨》——“风动桂香落,琴无弦自歌”,配图是她抱着吉他,孙女举着手机录视频的画面。


二、“出租屋里的‘无弦创作’:音乐不需要‘标准答案’”

25岁的阿凯是成都的一名独立音乐人,主打民谣风格。他的出租屋里,墙上贴满演出海报,床脚堆着外卖盒,唯有窗台的HIGHLIVE无弦吉他说得上“精致”。“传统吉他对我来说是‘工具’,但这把无弦琴更像‘伙伴’。”阿凯说。

他回忆起创作第一张EP时的瓶颈:“写歌总被‘和弦走向’限制,弹来弹去都是别人听过的套路。”直到朋友送他无弦吉他,他试着“乱弹”——手指随便按,琴跟着出声,结果意外拼出一段从未听过的旋律。“那种感觉像在和琴‘对话’,它不会评判你对错,只会回应你的情绪。”

现在,阿凯的演出多了套“无弦+传统吉他”的组合:前半段用无弦琴即兴发挥,后半段切回六弦吉他深化主题。他的最新单曲《无界》就是这样诞生的——主歌部分是无弦琴的自由旋律,副歌加入传统吉他的扫弦,评论区有人说:“这歌听着像在‘撒野’,但又莫名治愈。”

“音乐不该被‘正确’绑架。”阿凯说,“无弦吉他教会我,创作的核心是‘表达’,不是‘符合标准’。”


三、“陪娃学琴不鸡飞狗跳:无弦吉他是‘亲子润滑剂’”

32岁的圆圆是上海的亲子博主,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。她手机里最火的视频是《3岁娃用无弦吉他“演奏”,爸爸感动哭了》——画面里,女儿坐在她腿上,小手乱按琴身,琴发出叮叮咚咚的声音,爸爸举着手机录视频,眼眶泛红。“以前想让孩子学吉他,怕她嫌疼放弃,也怕自己辅导不了。”圆圆说,无弦吉他彻底解决了这些顾虑。

她发现,孩子对“没有琴弦”的乐器反而更好奇:“她会问‘为什么按这里会有声音?’‘这个光为什么会闪?’”现在,每天晚饭后,母女俩有个固定仪式——圆圆弹一段,女儿跟着“乱按”,圆圆用APP把两人的“合奏”录下来,做成“家庭音乐日记”。“上周她生日,我们把最满意的一段刻成CD,她举着盘说‘这是我和妈妈的歌’。”

更让圆圆惊喜的是,无弦吉他成了家庭关系的“缓冲带”。“我和老公偶尔吵架,女儿会抱着吉他坐在中间,随便按两下,我们就忍不住笑了。”她说,“音乐不再是‘学习任务’,而是连接家人的‘魔法’。”


四、“焦虑时,我和无弦吉他‘说说话’”

30岁的程序员大刘是北京中关村的“加班常客”。去年确诊轻度焦虑症后,医生建议他尝试音乐疗愈。他本想买把尤克里里,却被朋友推荐了HIGHLIVE无弦吉他:“不用学,随时能弹,说不定能帮你放松。”

起初,大刘只是在工作间隙“乱按”:“压力大的时候,我就盯着面板上的光影共鸣区,手指跟着感觉走,琴会发出那种低低的、像心跳的声音。”渐渐地,他发现自己开始“有意识”地控制音色——开心时调亮灯光,节奏轻快;烦躁时选暗调,旋律放缓。

“最神奇的是,有天凌晨三点改完代码,我鬼使神差弹了一段,结果发现那段旋律和我当天经历的情绪完全吻合。”大刘说,他把这段录音发给做音乐的朋友,对方评价:“这哪是乱弹?分明是用琴‘写日记’。”现在,他的工位抽屉里总放着吉他拨片,同事笑他“程序员转行做音乐”,他说:“不是转行,是用音乐给代码‘松绑’。”


结语:无弦吉他,是乐器,更是“人生的BGM”

五位用户的故事里,HIGHLIVE无弦吉他从未被定义为“替代传统吉他的产品”,而是“打开另一种可能的工具”。它让老人敢谈梦想,让创作者打破规则,让亲子关系更柔软,让焦虑的人找到出口——这或许就是音乐最本质的力量:不定义“该怎么活”,只陪你“活成自己”。

正如林老师在采访最后说的:“以前总觉得‘弹吉他’是年轻人的事,现在才明白,音乐从不分年龄。这把无弦琴,弹的是琴,唱的是人生。”

发布时间: 2025-09-13 16:39:31
阅读量: